广东省软科学研究会欢迎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智库 >>  研究成果

科技智库

关注“广东科技”

关注“广东软科学”

研究成果

关于软科学的定义
时间:2019-04-25 11:26:25 点击:

关于软科学的定义

(一)我国学者关于软科学的定义

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软科学的研究,多次对软科学工作做出指示。1986年7月, 中国国家科委(现为科技部)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 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国“软科学”的概念。在这次会上, 中央领导万里同志指出:“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各级各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1994年12月,江泽民总书记在接见全国软科学工作会议代表的讲话中指出:“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当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软科学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要加快中国软科学的发展,要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党和政府的决策即时提供科学依据。”宋健同志在中国科学技术蓝皮书第8号《中国软科学》的序言中写到:“支持民主和科学决策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在国内外简称软科学。”可以看出,中国软科学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是向党和政府提供决策。

中国“软科学”概念源于日本,学者基本沿用日本关于软科学的定义,从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结构、应用范围等多角度理解软科学的定义, 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并贯彻在软科学研究的实际工作中。

张承友从软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认为软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知识体系,包括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科学学、未来学和预测学、系统论和系统科学、决策科学等;冯之浚认为软科学是一门高度概括性的新兴学科, 也可以说是一类学科的总称, 是一个领域较为宽泛的学科群,属于交叉学科的范畴。于景元从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在肯定软科学的综合性和决策目的基础上强调系统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认为软科学研究是指如何系统、综合地运用人类整个知识体系, 指导解决复杂实践问题的研究。成思危在“软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包括组织、计划、控制、指挥、协调、交流等方面的问题,其主要目的是为各种类型及各层次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认识基础上强调软科学基本属于系统科学范畴,认为应该充分认识到其复杂科学的新特点。

以上可以看出,我国学者从日本引进“软科学”概念后,根据科学发展规律和本国软科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对“软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补充,主要强调的是软科学的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以及研究成果的决策支持作用。软科学是大经济、大科学的产物,是一门形成中的、高度综合性的、具有全维功能的新兴学科。它以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软科学和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为依据,以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环境等广泛复杂问题的内在联系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现实发展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综合、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预测和评价,从而提出方案和战略,制定政策和策略,编订计划和规划,优化组织和管理。软科学研究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工具,以复杂的社会课题为研究对象,以帮助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为目标;就其性质而言它属于辅助领导科学,辅助决策的科学。

(二)西方学者关于软科学的定义

西方关于“软科学”的概念出现得更早,并且是和“硬科学”成对出现的。罗素创造性地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一切知识统分为“软”知识和“硬”知识两大类,这便是软科学”和“硬科学”概念创立的雏形。科学计量学的创始人赖斯首次对软科学与硬科学的相似和差异进行定量研究,认为硬科学的科学论文过时的速率比软科学的快,并对过程进行差分分析,采用“即时索引”作为定量描述学科硬度的指标,也即普赖斯指数,认为指数高于89的科学期刊属于硬科学的范畴。克利夫兰采用科学图形面积比例(BCD)的方法,对七门学科进行硬度测量,认为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属于硬科学范畴,而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属于软科学的范畴。史密斯结合社会学调查的结果,给出了相对硬度的概念,也支持了克利夫兰的结果。

纵览西方学者的有关文献,极少有类似中国学者通常进行的“软科学”解释。即使是有类似于中国“软科学”解释的日本,文献显示现在也很少用1970年提出的“软科学”特定含义。